膠東在線消息(通訊員 鄶雅躍 實習編輯 單煜媛)煙臺二中高2024級“物語新編:革命文物解說詞的多層意義研究”課題組師生前往煙臺市博物館,開展了第四次備案制研學活動。

課題引領 深化體驗
作為已備案的校級課題,行前學生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完成了對革命文物解說詞相關理論的初步研究,并設計了詳細的調研提綱。帶著明確的研究問題走進博物館,使本次研學超越了感性認知,升華為一次規(guī)范的學術探究活動。

現場探究 解析內涵
在莊嚴肅穆的展廳內,課題組成員們有序地開展研究。

在“紅色烙印”展區(qū),同學們不僅觀察革命文物的形態(tài),更著重分析現有解說詞如何展現其歷史背景與精神象征,并思考如何通過語言重構,讓冰冷器物背后的革命熱血更能觸動當代青少年。

在“紅跡·印象”展區(qū),面對泛黃的照片與書信,學生們細致記錄內容、分析敘事角度,并就如何多維度解讀文物背后的家國情懷與個人命運進行了小組討論。

全程中,同學們或凝神記錄,或低聲交流,或向館內講解人員請教,嚴格按照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收集文本與影像資料,展現了二中學子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
價值認同 深化育人
在革命文物的震撼洗禮中,學生們深刻理解了“紅色基因”的內涵,對革命先輩的堅定信仰與無私奉獻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這種基于主動探究而來的價值認同,遠比被動接受說教更為牢固和深刻,完美契合了煙臺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關于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備案制中“堅持育人導向”“涵養(yǎng)正確價值觀”的原則。


本次研學活動為“物語新編:革命文物解說詞的多層意義研究”課題積累了扎實的實證材料。據了解,課題組后續(xù)將對采集到的資料展開系統分析,推進研究報告撰寫工作,并探索創(chuàng)作更具感染力與教育價值的文物解說新文本。煙臺二中表示,將持續(xù)依托此類高質量備案制課題研究,推動文化傳承、學術探究與人格塑造的融合發(fā)展。